本報訊 曲曲折折的木棧道,鵝卵石鋪就的小路,水邊蘆葦搖曳生姿,湖面野鴨戲水,煞是野趣十足。走累了便在亭中稍歇,喝杯茶,這是在西湖茅家埠再好不過的消遣。
  這樣的美景是怎樣打造出來?這兩天趁日光正好,到可以管窺一二——茅家埠三個小亭子,正在“換帽子”。
  這些亭子有好聽的名字——芳桂亭、雲靖亭、清壑亭,全部採用木質構造,位置在郭莊對面。
  負責項目的劉經理介紹: 亭子頂先墊層SBS防水捲材,再鋪上大約10釐米厚的茅草,既防雨又美觀。
  全部休整完畢,大概需要十幾天。
  “亭子上的茅草一般兩年一換。若遇上雨水特別豐沛的年份,茅草腐爛比較快,就需要一年一換。”劉經理說這邊的亭子自建成至今,已換了四五次“茅草新衣”了。
  給亭子“換裝”的工藝不算複雜,但也有些門道。
  第一步是清除舊茅草。工人順著梯子爬到頂上,先將沒有完全被損壞的茅草挑出來以循環利用,再用掃帚把腐爛的部分清掃乾凈。
  第二步是編茅草筏子,這是項重要的準備工作,工人要將茅草一一編織到竹片上。竹片是有特定規格的,長5米,寬3釐米。編織方法類似於編辮子,每次取一小捆茅草以捆扎結實的茅草,朝外梳理纏繞到竹片上,製成一個個規整的筏子。
  最後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將茅草筏子一個個從下往上疊,以鐵絲、鐵定固定竹片。這樣製作的茅草頂,會十分堅固,不易被風吹走。
  劉經理說這些茅草都是從安徽運過來的,“足足有四五百捆”。西湖周邊也有種茅草,為何不乾脆用西湖裡的呢?
  靈隱管理處辦公室主任王山說,西湖裡的茅草桿子很硬,沒有辦法編織到竹片上,自然也無法用來製作茅草頂。另外西湖的茅草在冬日也是極美的,割了會損害景觀。
  “春天的時候會割,這樣第二年才會長得更好。那時,我們有個專業用語,叫做‘割黃’。”王山說。
  不僅茅家埠,西湖其它地方亭子的茅草頂若有較為嚴重的損壞,也會在年底進行一定的修整。楊曉政 許珍/文 徐彥 陳嘉澍/攝
  (感謝鄭先生提供新聞線索)
  (原標題:新年新裝特環保茅家埠小亭子“換帽子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80vass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